台灣生菜村 - 大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雲林縣麥寮鄉 生菜田】
應用實例 - 台灣生菜村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雲林縣農林漁牧總的產值自104年729億元一路攀升到106年的794億元,產值逐年成長之外更屢屢創下歷史新高,其產值已經佔全國總產值14.4%,且連續三年,都是全國第一。
雲林縣的全國第一其實還有一個,在雲林縣麥寮鄉有個種出美生菜外銷年產近破億且穩穩拿下2020年東京奧運蔬菜訂單的【台灣生菜村】。
這份事業是由第一代郭明讚先生開始的。時序回到20年前,麥寮鄉的秋冬籠罩在東北季風帶來的砂石之中,農家們會種植耐旱、耐風的作物,但是價廉的花生、番薯能帶給農家的收益有限。瞭解情況的郭明讚先生開始聯合鄰近農家成立產銷班,引進契作的概念,試圖翻轉現況。
直到某一年氣候異常導致日本的美生菜歉收,大型速食連鎖餐飲店轉向台灣採購蔬菜,郭明讚先生看見機不可失,開始著手栽培美生菜。
導入 農業資訊化
要滿足外銷訂單的農作物,可不能只是好看、好吃、重量足夠的蔬菜就足夠了!
台灣生菜村接獲的第一張日本訂單要求農作物必須符合日本良好農業規範(JGAP),其中包含農藥使用、土壤和水分等環境清潔,及工作人員穿著等,這是一套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準則。 台灣生菜村還需提供產銷班的組織章程、育苗紀錄、土質和水源檢驗紀錄、農藥使用及種植過程也必須符合JGAP的要求。
然而這些執行細節已經超出一般農家能負擔的範圍,於是乎台灣生菜村開始往集中式農務管理前進並與豐聯資訊展開合作。
透過導入資訊系統將繁瑣的規範數據化運用資訊系統管理田地、規劃種植排程、土壤及水質檢測報告、農藥及肥量使用監控、記錄前後端管理流程,產出預估生產數量的生產計劃,並建置環境傷害評估以及土地風險範圍等種種機制。

建立 完整生產鏈
2011年台灣生菜村為了申請全球優良農業規範(Global GAP )成立了【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因著過往累積下的良好種植經驗,台灣生菜村成功獲得認證,成為全台唯一通過第二階段認證的農場。這意味著台灣生菜村所種植的美生菜已經可以行銷到全世界。
現在的台灣生菜村已經擁有完整的生產鏈和資訊系統支援。每年八月下旬開放客戶下訂單,捨去過往先種才賣的模式轉換成按訂單需求進行生產規劃。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生菜村已經和287戶農家合作,耕作面積達300公頃,每年外銷金額約莫2億新台幣。

台灣生菜村 種植流程介紹
【台灣生菜村 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介紹】
系統 優勢介紹
- 嫁接政府農業雲,氣候資訊、病蟲害防治、資材資訊及市場行情,掌握資訊協助決策。
- 全程管理育苗、田間工作、採收到包裝出貨,精準預估資材及耗材,降低營運耗損。
- 運用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管理農機具,精準作業降低成本,有效填補人力缺口。
- 建立農務數據資料庫、種植過程全紀錄。運用大數據資訊,進行各項種植決策。
如同台灣的每一戶農家,台灣生菜村也面臨到氣候變遷讓收成計畫增添風險、務農人口老化、人力不足、施肥及採收人事成本高、種植經驗難以傳承等總總難題。
因此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豐聯資訊運用資通訊技術(ICT)、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分析、區塊鏈(Block Chain) 等技術導入,將生產到銷售所有的資訊整合,同時將種植技術面、缺工面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
達到降低營運成本、降低人力需求、提升生產效率、提升農作物價值並提高農業競爭力之目的。
讓農民透過資訊力建立高效力的農場經營管理模式,生產符合消費者期待,安全、安心且可追溯的農產品。